4月29日下午14: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机所科研处处长刘晃、渔机所谌志新教授与崔铭超教授来校对深远海养殖(侧重大黄鱼生态修复与资源养护)进行座谈交流,座谈会于行政楼6号会议室召开。我校出席座谈会的人员有:副校长、党委委员徐汉祥,科技处副处长郭宝英,水产学院副院长钱卫国,国家工程中心副主任桂福坤,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朱文斌。
座谈会上,首先由副校长徐汉祥致辞,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的相关人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双方介绍了出席座谈会的相关人员。
渔机所科研处处长刘晃在座谈会上详细介绍了十四五科技部重点专项深远海养殖的实施方案,提出了主要任务及概算,并介绍了推进情况,此次座谈会聚焦的问题是品种问题、环境问题和养殖装备的问题。谌志新教授进一步对项目实施内容进行了补充。接下来双方针对岛礁、护礁等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徐汉祥校长对浙江省目前这方面发展研究的情况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并且就深远洋养殖如何与增殖放流相结合提出了相关问题并进行讨论,我校国家工程中心副主任桂福坤针对原有的养殖方式,给予相应例子说明其问题所在,提出了岛礁护鱼这一新的养殖模式。徐汉祥指出,将工船与岛礁相结合,建立养殖,也就是养殖工船这一极具特色的“海洋移动牧场”。只是养殖工船目前并没有成功案例,其中存在的风险较大,需要解决的问题也相对较多。刘晃强调,养殖工船的选种非常重要,鱼苗的防病问题也是需要非常重视的。双方就采取相应措施,例如配套贝类藻类的养殖,循环利用,形成小生态渔场,保护环境不被破坏的观点达成一致。徐汉祥校长就渔机所教授崔铭超提出的工船将会靠锚地为主这一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养殖工船应以岛礁为主,岛礁外侧相结合。岛礁外侧水温,冬天时会存在温度偏低,鱼种会受到影响的情况,会考虑移动位置到温度适宜的海域。
经过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双方交换了各自的观点与看法,以达成生态友好为主建立岛礁、养殖工船相结合的养殖模式这一目标。我校出席座谈人员表示会积极参与合作,并讨论了今后合作方向,共同解决问题,为深远海养殖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