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1-12日,浙江海洋水产研究所在舟山组织召开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近海岛礁水域渔业生境修复与资源养护技术”中期推进会。中国水科院东海所、中山大学、中科院水生所、中国水科院以及课题参加单位(浙江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和水科院南海所)的骨干成员及研究生共5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课题组及四个子课题负责人及代表分别就课题整体及中街山列岛、万山群岛、长山列岛等研究水域实施的研究内容、中期进展、阶段性成效、实施难点和计划、资金使用情况作了详细汇报。
与会专家听取了汇报,并分别对上述子课题在任务开展进度、子课题间协作、指标完成与资金使用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与建议,为顺利完成各项考核指标提供了指导。
此次推进会,掌握了课题的研究进展和执行情况,梳理了课题实施中期以来的问题和难点,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对加强课题之间的交流合作,切实推进课题顺利实施具有重要作用。
据了解,我国近海岛礁海域是海洋渔业生物繁衍和生长最关键的栖息生境,集中承载了海洋经济水产物种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等重要生态功能。课题聚焦我国沿海长山列岛、中街山列岛、万山群岛3个典型岛礁渔业水域,选取曼氏无针乌贼、褐牙鲆、棘头梅童鱼等典型资源修复物种,以物种不同生活史阶段对不同生境的特殊需求为研究主线,在生态系统水平上,运用现代恢复生态学理论,聚焦岛礁海域渔业生物关键栖息生境需求及适应性这个关键科学问题,重点攻克礁体生境营造、人工仿生产卵附着基研发、礁栖附着生物恢复、礁海藻(草)场重建、重要渔业资源增殖与管护等共性关键技术,创建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构建为辅、综合管控相结合的多维生境修复与资源养护体系,形成具有可推广借鉴的岛礁水域生境修复和资源养护成套技术。
课题负责人、浙江海洋大学副校长徐汉祥研究员介绍,该课题由科技部立项,课题从2019年底开始推进,预计明年底结束;4家单位联合攻关,参与项目的科技人员共100多人,投入资金11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