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科协正式公布“浙江省科协博士创新站百佳案例”名单,我校8位博士入驻的4家博士创新站成功入选。
序号 |
企业名称 |
入驻博士 |
案例名称 |
1 |
浙江渔老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应晓国 |
科技赋能 庭院生金——浙江龙游“五维联动”清水鱼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实践 |
2 |
浙江冠素堂食品有限公司 |
缪文华、赵亚东、宋燕 |
海韵匠心 智造健康——博士创新站激活冠素堂百年老字号创新基因 |
3 |
嵊泗县景晟贻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
陈思、何鹏飞、李佩佩 |
智汇蓝海 “贝”增价值——景晟贻贝博士创新站助力“海上牧场”焕发新生机 |
4 |
浙江恒和食品有限公司 |
姜维(排名第二) |
创新引领预制菜新“食”代——舟山这家省级博士创新站这样做 |
1.科技赋能 庭院生金——浙江龙游“五维联动”清水鱼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博士创新站帮助企业从"卖原料"到"卖品质"的转变,使清水鱼价格跃升,验证了"科技赋能 品牌增值"的倍增效应。"同时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培养模式,既解决了产业实际问题,又造就了懂技术、爱农村的研究生团队。团队依托实际产业问题累计发表SCI论文5篇,申请专利8项,真正实现"产业出题、科研答题、人才解题"的良性互动。
2.海韵匠心 智造健康——博士创新站激活冠素堂百年老字号创新基因:浙江冠素堂食品有限公司省级博士创新站,依托浙江海洋大学缪文华博士团队,以“海洋营养健康食品研发”和“传统工艺智能化升级”为核心,深度融合产学研,为百年老字号注入创新活力。团队攻克“高钙金枪鱼鱼骨粉脱腥技术”,成功研发天然海洋高钙虾片系列等10余款新品;自主研发“全自动卷饼入托装置”(专利号CN202311246269.3),实现生产效率提升30%,年节约成本超200万元。三年来,创新站带动企业增收超1000万元,助推海洋健康食品品类占比从18%跃升至30%,并助力企业获批市级研发中心。通过“双导师制”联合培养企业技术骨干7人(其中4人获二级技师资格),实现“工匠经验”与“科研创新”双向赋能,为老字号现代化转型奠定坚实人才基础。未来,创新站将依托“科技副总”机制,持续深化海洋健康食品研发,打造传统与创新交融的行业标杆。
3.智汇蓝海 “贝”增价值——景晟贻贝博士创新站助力“海上牧场”焕发新生机:自嵊泗县景晟贻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博士创新站建站以来,始终聚焦嵊泗县枸杞岛万亩贻贝产业需求,深耕服务一线,累计开展入企服务近50次。团队协助企业构建贻贝品质综合评价与危害因子定量检测体系,还持续开展嵊泗养殖区贻贝及环境样品监测服务,为贻贝质量安全筑牢“防护网”;更成功突破贻贝软化嫩化、全程质控等9项关键技术,开发出即食调理食品等9类新产品,使产品鲜香风味提升10%以上,有效拓宽贻贝加工品类。此外,创新站参与发布浙江省地方标准1项、制定行业标准1项,为嵊泗贻贝产业规范化、高质量发展注入关键动能。依托产学研深度融合纽带,创新站推动技术成果高效落地,助力企业新增产值约860万元,净利润超150万元且同比增长30%以上,发表相关论文5篇、申请各类专利12项。2024年5月,创新站成功获评浙江省省级博士创新站。
4.创新引领预制菜新“食”代——舟山这家省级博士创新站这样做:创新站博士团队针对预制菜产品雷同、同质化竞争突出、标准化程度低、品质控制难度高等问题,派驻博士团队与恒和食品联合开展一系列创新研究,从产品试制、生产工艺优化、装备提档升级、产品标准提升等多方面对产品路线进行探索,实施了舟山市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大宗水产品预制菜肴加工关键技术研发”、定海区揭榜挂帅项目“低温冷冻水产调理食品加工与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等12项课题,成功攻克了鱿鱼脱酸、巴沙鱼保水等8项行业关键技术难题,研发推出11款新产品。此外,浙江海洋大学的科研团队将预制菜加工相关的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到浙江恒和食品有限公司,在公司建立了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基地。这些成果直接带动企业“亩均效益”综合评价由原先的最低D档跃升为最高A 档,并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累计新增产值2460万元,新增利润182万元,新增税收79万元,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双提升。
近年来,浙江海洋大学聚焦企业创新发展需求,深度强化校企科研合作,让更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至今,浙海大已建成市级以上博士创新站20家,其中省级博士创新站6家。学校以博士创新站建设为依托,鼓励科技工作者“融入学术圈”“融入社会面”“融入创新链”,服务产业技术研发、助力企业科技创新、助推技术难题攻关,带动培养企业创新人才和技能人才,让更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让博士们的才学真正用到“车间里”“大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