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聚焦乡村振兴主题的第39期“之江院士讲坛”在浙江海洋大学开讲。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产品质量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宁波大学植物病毒学研究所所长陈剑平作题为《大学小镇:如何把老天爷经济和老祖宗经济变成老百姓经济》的专题报告。浙江海洋大学党委书记严小军出席并主持会议,浙江省科协党组成员、秘书长张恒,兴业集团副总经理周小敏,舟渔公司等企业相关工作负责人,学校处级以上干部、科技人才代表和学生代表160余人参加讲座。

陈剑平是著名的植物病理学专家,长期从事植物病毒基础和应用研究,带领团队围绕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聚焦粮食作物重大病毒病的基础科学与防控技术问题,系统建立病毒快速检测、反向遗传、微生物免疫激活等关键技术体系,在植物病毒种类分子鉴定、病害流行监测预警、作物抗病互作机制解析、病害多元互作与微生态调控理论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国际领先成果。他不断推动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研究,主动担任“村官(第一书记)”,扎根基层调研实践,提出了“大学小镇”——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新模式,入选教育部第五届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

专题报告中,陈剑平阐述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他从乡村的基本功能、乡村振兴的系统工程、乡村产业、乡村居民的居住与生活等方面系统分析了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并通过“大学小镇”模式在东吴镇的初步实践为例子,把研究形成的思路和成果在城乡结合部的真实场景下进行综合性探索性实践,为促进浙江省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和乡村融合发展提供案例和模板。陈剑平院士表示,乡村的基本功能是粮食安全、有效供给、可持续发展,发展农业是乡村的基本职能,事关国家安全。乡村具有巨大的创新创业和发展空间,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应该主动挑起乡村振兴的重任。

在讲座现场,与会人员踊跃向陈剑平提问。针对大家关注的“海岛地区推进乡村振兴面临的现实困境”“设施农业的发展前景”等问题,陈剑平结合鲜活案例展开深入阐述,并分享了他的实践经验和体会,提出海岛共富需因地制宜、创新创业需扎实落地、产业发展需贴合人民群众需求。他的讲解不仅为在场师生打开了理解乡村振兴的全新视角,更清晰指引大家思考如何将海洋学科优势与乡村实际需求精准结合,尤其为立志扎根海岛、深耕乡村振兴的师生们,明确了在服务地方发展中实现海洋强国、海洋强省的目标方向。

讲坛最后,严小军和张恒为陈剑平颁发本次讲坛的荣誉证书与鸣谢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