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强化师生在标准化领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深度融合,11月20日下午,浙江海洋大学举办“赋能创新·智汇标准”知识产权与标准规范系列讲座与培训第四期。本期主题聚焦《从“纸面标准”到行业利器——团体标准制修订全流程实战》,特邀舟山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研究院副院长厉梁担任主讲。学校科技处副处长高运主持本次活动。

厉梁在讲座中系统解析了团体标准从立项到推广的全流程实战要点。他强调,团体标准具备“弯道超车”的独特优势,制定周期短、响应快,能精准填补细分领域标准空白。厉梁指出,一项具备生命力成功的团体标准必须紧扣“三大实战环节”绝非“纸上谈兵”,其生命力源于三大关键环节:一是精准立项,必须锚定行业痛点、新兴技术或区域特色等“高价值赛道”,避免“为立项而立项”,坚决避免无效内卷;二是高质量编制,注重内容的核心在于内容量化、可验证、与凝聚行业共识,并经充分实践检验,筑牢标准落地“可落地、能执行”的根基;三是多维度推广,通过借力政策引导、龙头示范、培训赋能和认证挂钩,打通标准应用从“发布”到“广泛采用”的“最后一公里”。他指出,优秀的团体标准不仅能规范市场、降本增效,更能实现价值跃迁,通过具备“反向转化跃迁”升级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的潜力,甚至走向国际,从而助力掌握产业发展的核心话语权。当前,各地正密集出台团体标准激励政策,推动标准从文本走向实践,已成为构建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的关键路径。目前,全国团体标准发展势头强劲,各地政府也相继出台专项补助政策,鼓励社会团体和企业积极参与标准制定。推动团体标准从“纸面”走向“实践”,正成为构建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的重要一环。

本次培训突出“实战导向”,内容紧密围绕科研与产业实际,全面解析标准制定中的常见难点与操作要点。参训师生表示,通过系统学习,不仅清晰掌握了团体标准的全流程实战路径,更提升了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标准文本的实操能力,为今后在科研项目中系统嵌入标准化方法、加快成果转化奠定了扎实基础。本次培训注重实战导向,内容紧贴科研与产业需求,有效提升了师生在标准化实践中的操作能力和文本转化水平。大家纷纷表示,通过系统学习,对团体标准全流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为今后在科研项目中嵌入标准化路径、加速成果转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系列活动是学校在标准创新领域的重要战略举措,旨在通过提供体系化的专业培训,消除师生对标准制定流程的认知盲区,增强将前沿科研产出转化为高水平标准文本的核心能力,推动更多蕴含“浙海大智慧”的技术方案沉淀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行业规范,为产业现代化转型与海洋强国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各教研单位教师代表、科研秘书,以及科学技术处、人文社会科学处相关工作人员一同参加了本次讲座。